喪禮的起源 – I

人類的歷史文明隨著原始宗教信仰而開展,從舊石器石代已有原始宗教的觀念和祭祀,到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已發掘有墓葬和祖靈祭拜,顯示喪葬的文化精神是依存著原始宗教而開啟。在新石器時代封建制度的建立,社會階層改變的情形下,財富及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也意味著宗教權力的集中。在同質性的宗教信仰下,為適應當時社會結構的改變宗教信仰分化為二個層次,一個是權威性社群的宗教信仰,另一則是一般民眾的宗教信仰,權威的宗教儀式以豐富的宗教儀節及飾品,也逐漸引領著一般民眾隨之而往。

原始社會人類為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的體認,從有形生命發展到無形生命的存有的思維,人類意識到生命中除肉體的行為活動外,尚有一個無形生命的存有,有著超越生命的「靈體」或「靈性」,控制所有一切思想、情感、行為,即所謂的「靈魂」。「靈魂」觀念的出現,將人類的現實生活情境引伸到死後世界的冥想,認為人在世間死亡,肉體雖會腐化,但無形的靈體卻死後脫體而出,有著如活在現實環境中一樣的冥界生活。

靈魂不滅的觀念讓死者與生前群體的相關成員有了情感間的聯繫,導致在殯葬心理與行為上從群聚生活進化到社會性的活動,原始殯葬觀念從原始宗教的靈魂不滅的兩界思想所衍生至對死者進行葬禮及喪禮的儀式。殯葬心理的變化,形成對於死亡、殯殮、墓葬、祭祀等思想與見解,在殯葬的形式與祭祀的禮儀在物質、禮儀、社會活動也達到實質文化的階段。